第一章 社會與文化背景
第一節 認識法國
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陲,總面積547030平方公里。法國本土人口有5662萬人,若加上海外屬地則有58543000人。首都巴黎。官方語言為法語。主要信仰為天主教,約有95萬基督教徒。40-70萬猶太人,三百萬的回教徒,其中二百萬為新移民。政体為總統與國會並行。
地理
國土呈六角形,因此別稱六角國。西北臨北海及英吉利海峽。西臨大西洋。南邊以庇里牛斯山與西班牙相隔。東南瀕地中海。東南與義大利半島相連。東邊以阿爾卑斯山與瑞士相隔。東邊以萊茵河與德國比鄰。東北則與盧森堡和比利時相連。為歐陸唯一同時瀕臨北海、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國家。位於今日歐聯的心臟地帶。地形多變化。以阿爾薩斯和巴斯克連成一線。西北部為平原。東南為高原和高山地形。為海洋與大陸歐洲,南歐與北歐民族與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。地理景觀多變化,提供發展觀光業的基礎。
氣候
法國西部及北部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。但隨地形高度各有變化。冬季溫和,夏天涼爽及潮濕。四季有細雨,雨量豐富。東部偏向大陸型氣候。冬天嚴寒,夏天酷熱。雨量中等,但時有暴雨。中部高原為大陸型氣候,冬天下雪。南部為地中海型氣候,冬天溫和,夏天很熱且乾燥。因此,法國的氣候十分多變化,為歐洲氣候最溫和的地區。氣候不穩,隨四季變化,每年亦大不相同。可能因這種氣候,造就法國人變化多端的性格,並創造出多元文化。
人口及族群
人口約5900萬人。主要為拉丁裔後裔。16及17世紀有大量西班牙及義大利移民。18世紀的波蘭人。19世紀的俄羅斯人。20世紀更有大量外籍勞工,尤其是來自前法屬北非殖民地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人。近年更大量來自中國、非洲及東歐的難民或非法移民。法國成了不折不扣的民族大熔爐。不過,近年來因為失業人口增加,也造成部份族群衝突現象。
另外,法國部分地區還有一些特殊族群。例如,源自塞爾特的布列塔尼人、德國邊界的阿爾薩斯人、西班牙邊界的巴斯克人及卡塔龍人。至今保有自己的方言及傳統習俗。近年法國政府對語言採用比較宏觀角度,支持地方推廣方言及重整方言文學及傳統文化運動。
信仰
全國人口90%信仰羅馬天主教、基督教:2%、猶太教:1%,來自北非移民多信仰回教:1%。
第二節 政治制度
法國自1958年起實施雙首長制的共和制。其現任元首為右派席哈克(Jacques Chirac),總理為左派的喬斯潘(Lionel Jospin)。
行政區域劃分
法國地方行政區域劃分為26個地區(région), 96個省(département),另外有4個海外省,以及36772個市鎮(commune)。習慣上中文將département翻譯成 “省”。不過,應避免與台灣對省的觀念混淆。舉例鄰近大巴黎區北邊的畢卡地地區(Picardie)其面積為19443km2,略大於台灣的一半。畢卡地其中一省l’Oise,面積為5857 km2約為台灣的16%。另外,大巴黎區其中的Seine-Saint-Denis省面積才236 km2,人口約138萬人。城鄉差距很大。形成首都巴黎獨大發展。近年政府致力於發展8個大都市。地區設有地區首長,由直選選出的地區議員共推選出。由其挑選部份地區議員,共同組成地區政府。每地區另設有地區主席,為派駐各地區的中央政府代表,主管經濟發展及國土規劃和協調不同行政領域。握有約60%文化部下放地方預算的文化部地區辦公室(DRAC)就由其管轄。同樣,省長亦由省議員推選。省政府亦由各黨派議員共同磋商組成。每省亦有省主席代表中央政府主管警察權。
第三節 經濟
法國為大型公家企業與私人企業混合經濟的典型國家。其產能超越其自然資源。為世界第五大經濟國,佔歐洲第二位。其經濟成就得歸功於農、工、商業傳統、長期的國土重劃、人民的才能和全球建立緊密的貿易關係。自20多年以來有重大的能源及運輸變化。運輸方面,高速鐵路網的建立大幅縮小城鄉距離及交通時間。公路交通網密佈。政府準備於公元2000年全面降低工時,從39降至35小時。1998年失業人口居高不下,佔全國人口的11.5%。
農業人口雖然不多,卻在1990年產生500億法郎的商業盈餘。為歐洲第一農業產值。近年都有重大重整,因而減少人力。第二代工業如汽車、石化業,在技術上改進,減少大量人力。法國近年發展生化、航太、電子等未來工業,這些工業大多由高水準中小企業從事生產精密機械、運動等競爭力強的產品、奢侈品工業仍使法國享譽國際。巴黎仍是法國最大工商業集中地。不過,拜1982年地方自治法的行政重劃,使得西部瀕海地區吸收大量移向外省的高科技工業。由於經濟提昇,第三類型行業,如銀行、商業、物流、公共及私人服務、銀行、通信、資訊及文化和研究成為成長最快的行業。觀光業佔全國生產盈餘第二位,僅次於農業。如今有二百萬人口從事觀光相關行業。
從以上地理、氣候、人口、社會、經濟活動變遷和地方自治趨勢,可以發現這些變化提供許多發展文化、觀光的新環境。法國利用其優厚的地理、氣候及人文條件發展休閒文化觀光,才使得觀光業得以有傲人成果。
第四節 藝文人口
法國以其悠久卓越的文化引以為傲。也以愛好藝文活動出名。中央與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文化預算。以1996年為例,全國公共文化支出為733億法郎。其文化活動目的除了吸引外國觀光客,更是為滿足國民文化生活需求。
根據1999年文化統計國民參與藝文活動人口仍然持續升高。
藝文活動參與分布
|
一生中曾 參觀或參加 |
過去12個月曾參觀或參加 |
97年排行前10名 |
||
|
1989/% |
1997/% |
1989/% |
1997/% |
|
電影 |
88 |
95 |
49 |
49 |
1 |
圖書館/視聽圖書館 |
|
|
23 |
31 |
3 |
戲劇 |
45 |
57 |
14 |
16 |
8 |
馬戲 |
72 |
77 |
9 |
13 |
|
街頭表演 |
|
52 |
|
29 |
5 |
業餘舞台演出 |
43 |
45 |
14 |
20 |
7 |
民俗舞蹈演出 |
45 |
46 |
12 |
13 |
|
專業舞蹈演出 |
24 |
32 |
6 |
8 |
|
綜藝/歌廳 |
43 |
43 |
10 |
10 |
|
歌劇 |
18 |
19 |
3 |
3 |
|
輕歌劇 |
23 |
23 |
3 |
2 |
|
古典音樂會 |
29 |
28 |
9 |
9 |
|
搖滾音樂會 |
25 |
26 |
10 |
9 |
|
爵士音樂會 |
18 |
19 |
6 |
7 |
|
其他形式音樂會 |
|
30 |
|
11 |
|
博物館 |
74 |
77 |
30 |
33 |
2 |
古蹟 |
72 |
71 |
28 |
30 |
4 |
聲光音樂會 |
|
51 |
|
14 |
10 |
繪畫、雕刻特展 |
49 |
50 |
23 |
25 |
6 |
藝廊 |
38 |
44 |
15 |
15 |
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