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西班牙內戰後的戲劇
Alejandro Casona 卡索納(Alejandro Casona)以戲劇在西班牙發跡,作品如”擱淺的美人魚”(La sirena varada)及”娜塔恰”(Nuestra Natacha),旨在營造”寫實及似假還真”的衝突。他的作品力圖超越平庸的中產階級戲劇,一方面沿用其一貫架構,一方面綜合了”現實與想像”、”幽默與詩句”的二元質素。作者後來因故流放至阿根廷,在異地繼續創作。 他的人物簡樸具生命力,藉著幻想跳出悲慘的現實,同時現實亦將劇中人物從虛假的幻象中拯救出來。對劇中人物來說,日常的生活如無神秘出現,則顯得令人無法忍受,反之,詩中如無現實的成份則顯無味。具此特色的作品計有”春天不准自殺”(Prohibido suicidarse en primavera)及”樹死仍立”(Los árboles mueren de pie)。他最成功的作品可說是”黎明夫人”(La dama del alba)及”七個陽台的房子”(La casa de los siete balcones),這兩本是以西班牙為背景的作品,更具體的說,是以阿斯杜利亞斯(Asturias)為背景,是流亡期間作者懷鄉之作。
Antonio Buero Vallejo 戰後戲劇的主要潮流與小說及詩的趨勢一樣,都以”社會”為主要訴求重點。1949年布耶羅.巴葉荷(Antonio Buero Vallejo)的第一本作品”樓梯的故事”(Historia de una escalera)上演,即揭起了西班牙新戲劇的序幕。 該劇具有存在主義的特色,替西班牙戲劇注入了新生命,回歸到寫實的路線,沒有中產階級戲劇的虛偽造假或扭曲事實的情形發生。 Buero Vallejo類似作品尚有”燃燒的夜晚”(En la ardiente oscuridad)、”今天是假日”(Hoy es fiesta)、”蓋住的紙牌”(Las cartas boca abajo)等。作者除了此類作品外尚從事歷史題材的創作,批評社會及政治,作品結構嚴謹,內容豐富,計有”小村的夢想者”(Un soñador para un pueblo)。”宮廷侍女”(Las meninas)及”聖歐維迪歐音樂會”(El concierto de San Ovidio),最後一本可算是作者最好的作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