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-13世紀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Cataluña的羅馬式藝術:目前在Barcelona有一所Cataluña藝術博物館,館中收藏有大部份的Cataluña地區的「原始古物」,其中有一部份約1123件,是取自Pirineos山區Lérida的達烏(Tahull)聖克里明特教堂(Sant Climint)之壁畫。據藝術史學家考證,其風格與瑪德盧埃洛的壁畫,有許多相同之處。

由北非入侵西班牙的摩爾(moros)人,也為西班牙藝術增添了平滑多線條,以及色彩明亮等風格。此外,在幾度與東方接觸後,東方繪畫的新風格,由拜占庭經義大利,穿過地中海而源源流入。以分析的眼光看西班牙藝術,就可以想起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其實都是源自東方的宗教。尤其是Cataluña的羅馬式風格,強烈呈現出拜占庭風格影響的效果:墨守成規的外型,人物畫的主角幾乎毫無表情。即使繪畫主題是恐怖的殉難,人物表現也依舊呆滯無神,就像Ermita de Santa Julita de Duero,內那幅十二世紀畫風的祭壇畫一樣,人物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表情,毫無變化可言。這些畫目前也在Barcelona展出。此外,在達烏的壁畫也包含了西班牙中下階層庶民的生活,有幅景象是描述拉撒路(Lazarus)靠著他的十字柺杖,一頭狂喜的狗正在舔他,充分表現出了庶民生活的景象。

羅馬式美術反映了封建城巿文化藝術的崛起,它為迎接城巿文化的代表-哥德式藝術奠定了基礎,是中世紀藝術臻於成熟的第一個階段。

14-15世紀

地方畫派:在14-15世紀之際,也就是中世紀末期,和文藝復興的初期,隨著西班牙人光復行動國土的進行,地域性的西班牙畫派也逐漸發展。他們畫室中的產品顯得很樸實,偶而也具鄉土氣息,但卻無法與Flandes或義大利等商業中心工作的藝術家完全斷絕關係。儘管歐洲各王國間的文化和思想發生歧異,但是在技術上屢獲突破的北歐,以及北義大利畫派,卻深刻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藝術家的畫風。

 

14世紀初葉,佛羅倫斯畫家喬托(Giotto de Bondone)已脫離了義大利-拜占庭式(Italo-Byzantine)的風格。這位畫家自行創立了在寬廣的空間中,堅實、遲鈍以及框狀的形像。在人性化的文藝復興以前,藝術家的創作很難引起一般人的興趣,而喬托則是第一個在他活著的時候,就被視為天才的藝術家。

 

到了14世末葉,一種還是屬於「哥德式」的風格,由勃艮第(Burgundian)和法國的宮廷流傳出來。因其結合了Flandes藝術的細膩描繪,和義大利-拜占庭對格式與色彩的熱愛,形成了「國際哥德式」風格,此風格突顯出色彩的華麗,以及對個人心理一種全新的探討。對這種十五世紀混合風格的掌握.最得心應手的就是法蘭德斯畫家羅傑.馮德.魏登(Roger van der Weyden)。路易.博拉沙(Luis Borrassa)大約在1412年間所繪成的聖克拉拉(St. Clara)祭壇,目前收藏在Barcelona,它是以Cataluña繪畫風格來詮釋「國際哥德式」風格的典型作品。

 

祭壇畫,就是在一塊木板上著色(意指上漆)、雕刻或作作畫,是光復時期(Reconquista)的藝術家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方式,此稱為「雷塔勃洛」(retablo)時期。在這生氣勃勃的年代裡,西班牙的壁畫絕跡了,祭壇前聖畫也衰萎了,只有祭壇後部所置的裝飾畫(retablo)開始嶄露頭角,在教堂中獨領風騷。它上端直抵天花板,後面由一堵牆支撐著,高掛在典型的西班牙教堂東端。

 

一塊來自聖麥可傳奇教堂(Legend of St Michael)祭壇的木板畫(目前收藏在普拉多美術館中),由十五世紀上半葉,一位軼名的Aragón畫家所繪。此畫充分表露出西班牙式的坦白和有說服力的真誠,以及國際哥德式的裝飾風格

 

15-16世紀

文藝復興時期:西班牙-法蘭德斯藝術風格,於FernandoIsabel時代達到顛峰,此時期是愛好藝術收藏的時代。Fernando Gallego的成名作-《聖殤》(Piedad,目前存於普拉多美術館),這位將西班牙-法蘭德斯風格發揚光大的畫家,結合了國際哥德式的修飾風格,與自喬托以來的紀念碑風格。

 

有人可能會以為發思古之幽情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,或許不會被西班牙冷酷的、被修士操縱的藝術型式所吸引。不可否認的,教會和宗教法庭一再聯手反對裸體繪畫。在西班牙藝術中,不管是任何情形,以裸體入畫的方式都極為罕見,這也是為什麼Goya的名畫《瑪哈》(Maja)是如此的令人震驚。安德烈.曼太尼亞(Andrea Mantegna)的義大利式傑作《聖母之死》(La muerte de la Virgen)(目前收藏在普拉多美術館),畫中充滿高度文藝復興透視法的畫風,當年由Felipe IV帶到西班牙。但是這麼多年來,很少有西班牙藝術家會嘗試這種風格來作畫。西班牙繪畫中的圖形人物,一直在法蘭德斯和拜占庭式的圖畫空間裡打轉。經驗主義透視法則,早在1718世紀就已風行一時,但是直到今天,西班牙畫壇還是鮮少嘗試這種技法。

 

 

Carlos I起,西班牙藝術家從義大利帶回的作畫技巧,在哈布斯堡王朝1中興起收藏外國繪畫的熱潮,使西班牙繪畫喪失了大部份的鄉土風格,但卻創造了西班牙繪畫的另一顛峰。黃金時代未期的數十位大師中,一位名叫Francisco Ribalta所繪製的《聖方濟》(San Francisco)(普拉多美術館的收藏之一),畫中以賞心悅目的筆調,描繪出一隻可愛的西班牙小綿羊,正爬上聖哲的厚板床。此畫風與技巧都明顯地看出此畫己脫離了鄉土風格。

 

 

 


1.即奧地利王朝(Casa de Austria)